【国旗下课程】弘扬团结友爱 拒绝校园欺凌
来源: 本站原创 | 作者: 学生发展中心 | 发布时间: 2019-11-07 09:59 | 1329 次浏览
10月14日,升旗完毕,副校长郑锦侠对“二中情 学子梦”2019年田径运动会中体现出来的精神进行表扬,艺体办主任马军宣读了运动会的获奖名单,学生处主任边春峰宣读了在运动中获得道德风尚奖的班级名单。
学生发展中心的主任杜瑞庆做题为《弘扬团结友爱 拒绝校园欺凌》的演讲。

演讲内容如下:
弘扬团结友爱 拒绝校园欺凌
中国有句古话“同心成玉,协力成金”。这句话形象道出了团结友爱的强大力量。那到底什么是团结友爱呢?团结友爱就是互帮互助,齐心协力,和睦相处,克服困难,朝共同的目标努力。
我校2015届毕业生李秋雨同学(班主任李伟老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大学期间,李秋雨匿名资助家庭困难的大学同学学费,大三的时候,因为学校缴费系统出现故障才不得不把学费直接交到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同学袁松龄手中,这个美丽的沧州姑娘事迹感动了全中国。同样,我们学校高三19班刘骏同学因为身体原因需要照料,这个班同学自发的组织起来,帮他搬轮椅,全班男生轮流和他坐同桌,从生活上、学习上无微不至的帮助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团结友爱,让刘骏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然而,美丽的校园也有不和谐的音符,存在着欺凌现象。所谓“校园欺凌”,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这样定义,校园欺凌是指在校园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事件。比如餐厅买饭时蛮横插队,动辄耍泼;向低年级学生索取钱物,不给就打;校园欺凌不仅是肉体上的,还有精神上的。宿舍里强迫别人打水、值日,不服就骂;或者伙同他人孤立班上某个同学,给别人起侮辱性外号等等。一旦发生这样的事情,不但会使同学的身体受到伤害,更有可能会对他造成心理阴影,生活在恐惧之中。
同学之间,要学会正确相处。首先,要学会宽容。宽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时能充分的理解他人、体谅他人,拥有宽阔的胸怀。同学们生活在一起是一种缘分,万一产生一点摩擦要学会说:“对不起”。矛盾发生后,应该学会包容、体谅他人,不能斤斤计较,应该让矛盾迅速化解。其次,我们应该学会友善待人。同学之间要相互帮助,要团结友爱。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我们的理想是考学,相互友善才能互利共赢。
如何防范同学间欺凌现象呢?要明白宽容友善不是无原则的饶恕和纵容,当你发现别人或自己受到欺凌时,首先应该及时寻求老师的帮助,积极争取学校的保护,用正确的方式处理同学间的矛盾和冲突,而不是惧怕、隐瞒,一味容忍只会助长对方的气焰,得寸进尺。
同学们,团结友爱给予我们向上的力量,大家一起携起手来,以零容忍的态度共同打击校园欺凌,让和谐的二中校园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