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迎来了一场高质量的科普进校园活动。两位顶尖老科学家相继登台,用生动有趣的讲解,为同学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科学世界的大门,让晦涩的知识变得可知可感。
首位开讲的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原党委书记孙保卫将军,他带来了一场主题为“逐梦太空做航天事业接班人”的精彩分享。他凭借自身丰富的经历,从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讲起,详述了我国从最初艰难起步,到如今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艰辛过程。
他着重介绍了中国航天四大里程碑成果,阐释了“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等航天精神的内涵。通过讲述钱学森冲破重重阻碍回国等动人故事,展现了航天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品质。最后,他寄语在场学子,鼓励大家积极投身航天事业,为实现航天强国梦贡献力量。
接棒开讲的是刘大禾教授,他以《物理学趣谈》为题,从同学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切入,将物理知识讲得“有滋有味”。在光学部分,刘教授聚焦“微观世界的眼睛”——显微镜,从普通显微镜的基础构造,到共聚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的技术突破,不仅清晰拆解了不同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更沿着发展历程,带大家见证人类如何一步步突破视觉极限,深入探索细胞、微生物等微观领域的奥秘。
随后,他又将话题拓展到力学与热学,用“车轮转动时的受力分析”“日常冷热现象的科学解释”等生活实例当“教具”,把抽象的物理规律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事。同学们恍然大悟:原来每天经历的普通现象,背后都藏着精妙的物理原理,科学与生活从来都密不可分。
专家们用扎实的知识和接地气的讲解,让同学们真切感受到:科学从不是遥不可及的公式,而是能解释生活、创造未来的“身边学问”。会场上,不少同学围着专家提问,还有人在笔记本上写下“想了解更多显微镜的知识”“以后要看看材料是怎么造出来的”。这场科普盛宴,不仅解答了疑问,更在二中学子心里,悄悄种下了一颗“探索科学”的种子——或许未来的科学家,就从今天这堂“有趣的课”开始萌芽!
学生感悟
讲座中,我看到许多科学家奋不顾身地投入到科学研究中,仿佛跨过时间的长河,与他们对话。他们身上的精神品质深深触动着我,我想,这就是物理的魅力所在!
高一12班 季静姝
通过今天的演讲活动,我不仅学习了许多新的物理知识,还对物理这门学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老科学家们的话通俗易懂,让复杂的物理概念变得形象生动。
高一12班 齐珊珊
供稿:教务处